This page compiles our content related to 艾滋病病毒 (HIV) 概述.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llow the links below to our full BMJ Best Practice topics on the relevant conditions and symptoms.
简介
相关疾病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
HIV 感染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对社会具有史无前例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截至 2020 年底,估计有 3770 万 HIV 感染者,其中 150 万为新发感染。[4] 它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导致;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在若干年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完整性,最终导致免疫缺陷并使人体对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其他感染易感,同时也容易发生某些恶性肿瘤。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妊娠期 HIV 感染
对感染 HIV 的女性而言,妊娠非常复杂,这不仅是因为 HIV 感染本身,而且还因为与 HIV 相关的生理和社会心理共病。妊娠期 HIV 感染对母体免疫健康构成威胁,并可导致围产期 HIV 传播,这种传播可发生在子宫内、产时或产后母乳喂养时。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HIV 暴露后预防
对于可能因职业或性交而暴露于 HIV 的 HIV 阴性人群,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旦暴露于 HIV,在发生感染之前可能存在一个短暂的阶段,在此阶段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成功防止病毒复制。[5][6]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
HIV 感染晚期免疫受损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这些疾病往往最常见于未接受 HIV 感染治疗或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患者。结核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和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感染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 HIV 相关机会性感染。[3]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最常见的 AIDS 指征性疾病之一。[7] 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原体为耶氏肺孢子菌(之前称为卡氏肺孢子虫)。其通常引起严重免疫低下的患者出现临床疾病,例如 CD4 细胞计数 <200 个细胞/μL 的 HIV 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全球 AIDS 患者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3] 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许多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在进展至活动性结核病前处于休眠状态。它最常累及肺部,这种情况下具有传染性,也可能累及几乎任何器官系统,包括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骨骼、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也叫鸟胞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intracellulare, MAI),包含两种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它通常引起 3 种疾病综合征:肺部疾病、颈部淋巴结炎,以及播散性疾病。CD4 计数低于 50 个/μL 的 HIV 携带者感染风险更高。[3]
由原生动物寄生虫刚地弓形虫引起。猫是该寄生虫的终宿主。人类是中间宿主,主要通过摄入被组织包囊(缓殖子)感染的生肉、被卵囊污染的其他食物或水而感染,也可经胎盘传播速殖子感染。人类感染是终身性的,除非患者出现免疫抑制,否则通常无症状。CD4 计数<50 个/μL 的 HIV 携带者出现有症状性疾病的风险最大。[3]
是由隐球菌种属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和新型隐球菌可引起患病和死亡,尤其在免疫功能抑制人群中,如 HIV 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感染隐球菌病的风险更高,特别是 CD4 细胞计数<100 个/μL 的患者。[3]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是一种可感染多数人类的普遍存在的 β-疱疹病毒。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原发性感染通常无症状。原发性感染后,CMV 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终生潜伏状态,在功能正常的免疫系统调控下,发生周期性亚临床再激活。当再激活(或原发性感染)发生于严重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移植患者或 CD4 细胞计数< 50 个/μL 的艾滋病患者)时,随后经常出现 CMV 复制失控,导致以发热、骨髓抑制和组织侵袭性疾病为特征的临床表现。[8][9]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口腔念珠菌病
HIV 携带者中最常诊断出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尤其是在 CD4 计数 <200 个细胞/μL 的患者中。[3] 涉及口腔组织的局部感染,病原体为念珠菌属的酵母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尽管念珠菌被认为是人类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但它也可以造成局部黏膜感染(口咽部念珠菌病、食管炎、外阴阴道炎)、局灶性侵袭感染(眼内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播散性感染(念珠菌血症)。
HIV 携带者中最常见的肿瘤。它是一种与人疱疹病毒 8 型(human herpesvirus-8, HHV-8;也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相关的低级别血管增生性肿瘤。[10] 病变常累及皮肤黏膜部位,但可能会更大范围地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 皮肤病损的演变过程为早期斑点,然后发展为斑块,最后形成溃烂的肿瘤结节。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HIV 皮肤疾病评估
皮肤表现通常能反映免疫状态并且有助于了解 HIV 感染患者的长期预后。 皮肤病和 HIV 整个疾病谱中各种疾病的病因有差异,但是需注意的一个有用病因鉴别方法是,某些皮肤病是 HIV 特有的(例如卡波西肉瘤、口腔毛状白斑、HIV 瘙痒性皮疹、HIV 光照性皮炎),而其他皮肤病可能出现于未感染 HIV 的人群,但因 HIV 而导致疾病表现发生改变。
go to our full topic on HIV 相关精神状态改变的评估
HIV 感染时精神状态改变的原因包括:急性疾病(通常为 HIV 相关机会性感染或相关性全身性疾病)和更严重进行性神经认知疾病或心理合并症。神经心理学问题可能是 HIV 感染的直接影响:例如,体现为一系列 HIV 相关性神经认知障碍的一部分,或者一种精神合并症(例如,抑郁或酒精/物质滥用)。
撰稿人
作者
Editorial Team
BMJ Publishing Group
利益声明
This overview has been compil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existing sub-topics.
内容使用需遵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