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预防

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感染防控

  • 始终遵循当地感染防控规程;这里仅详细介绍基本原则。

  • 立即将所有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在与其他患者分开的区域。如果可能,将患者置于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内。若无法安置于单人房间,将所有病例置于同一房间内,并确保患者之间至少保持 1 m(3 ft)距离。[330]

  • 始终执行标准防护措施:[330]

    • 执行手和呼吸道卫生措施

    • 给予患者佩戴医用口罩

    •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实施安全的废弃物管理和环境清洁举措。

  • 进入病例收容房间前,应对于飞沫和接触施行额外防护措施:[330]

    • 佩戴医用口罩、手套、合规的隔离衣,和眼部/面部防护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面罩)

    • 使用一次性装备。

  • 在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采取空气传播防护措施,包括将患者置于负压房间内。[330]

    • 部分国家和组织建议在所有涉及 COVID-19 患者照护时,采取空气预防措施。

  • 所有为实验室检测而收集的标本都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330]

  •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可为医务工作者提供针对 COVID-19 的高水平防护。一项对 420 名派遣至武汉,使用适当个人防护装备的医务工作者所进行横断面研究表明,尽管所有研究纳入者都与 COVID-19 患者曾产生直接接触,并至少进行过一项气溶胶生成性操作,但其返家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分子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331] 诸如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暴发时,标准外科口罩与呼吸器面罩对于防止医务工作者感染同样有效,但尚不清楚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 COVID-19。[332]

  • 已有详细的感染防控指南:

初级医疗保健医生的远程医疗

普通公众一般性预防措施

  • 应建议人们:[334][335]

    •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或使用酒精类手消毒剂(其中至少包含 60% 酒精),尤其是去过公共场所后、擤鼻涕或咳嗽/打喷嚏之后。避免使用未清洗的手触摸眼、鼻和口

    • 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即保持至少 1 米[3 英尺]距离),包括握手,尤其是出现不适、发热或咳嗽或打喷嚏者。避免前往拥挤之处。重要的是要注意,建议的间隔距离因国家而异(例如在美国和英国,建议为 2 米),应参考当地指南。但是,缺乏证据支持保持 2 米距离[336]

    • 采取呼吸道卫生防护措施(即咳嗽和打喷嚏时捂口鼻,立即将纸巾弃置于带盖的垃圾桶中,并清洗双手)

    • 若出现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应尽早就医,并向医务人员提供既往旅行史和接触史(旅行者或疑似/确诊病例)

    • 如果出现不适,即使症状很轻,也要留在家中并施行自我隔离,直到康复(除非外出就医)

    • 每日清洁和消毒经常触摸的表面(例如电灯开关、门把手、台面、扶手、电话)。

普通公众口罩使用

  • 社区环境中使用口罩的建议因国家而异。[337] 在某些国家或特定情况,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而在某些国家,则可根据当地文化习惯佩戴口罩。请参阅当地指南以获取更多信息。

  • 无高质量或直接科学证据支持健康人士在社区环境中广泛使用口罩,因此须对风险和获益加以考虑。[95][338] 口罩对于呼吸道感染预防有效性的证据强度在医疗机构中高于社区环境;SARS-CoV-2 感染比较有效性的直接证据暂缺。[339]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议 COVID-19 有症状者应佩戴医用口罩、自我隔离并尽快寻求医学建议。WHO 当前亦鼓励民众在特定情况和环境中佩戴医用口罩或布料口罩(例如在已知或疑似广泛传播的区域,以及实施其他抑制措施[如社交疏离、接触者追踪和检测]能力有限或无能力地区;社交疏离无法达成的环境,尤其是易感人群)。该建议仅基于观察性证据。[95] WHO 不建议社区环境中 5 岁以下儿童佩戴口罩预防 COVID-19。[340]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建议,在难以维持社交疏离措施的公共场所(例如药店、超市),尤其是社区传播严重地区,可佩戴自制的布料口罩。[341]

  • 仅使用口罩,不足以提供足够防护,应与其他感染防控措施结合采用,例如频繁进行手部清洁和保持社交疏离。重要的是,佩戴口罩之前,先用肥皂和水(或酒精为基础成分的消毒剂)洗手,并且需正确摘除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妥善丢弃。[95]

  • 佩戴口罩的潜在危害和弊端包括:由于佩戴口罩和触摸面部/眼,或不更换潮湿或污损的非医用口罩,自发污染风险增加;头痛和/或呼吸困难;面部皮肤病变、刺激性皮炎或痤疮恶化;不适;沟通困难;社会和心理接受度;错误的安全感;依从性不佳;废弃物管理问题;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存在呼吸问题的患者而言,困难重重。[95]口罩也可能形成潮湿环境,从而使病毒保持活性,增加呼吸道病毒载量;因佩戴口罩而出现的深大呼吸可能将病毒送入更深的肺部组织。[342]

  • 与医用级口罩相比,布料口罩在防止病毒传播方面的效力有限。[343] 口罩效力取决于所用材料的类型、层数、吸湿性以及口罩与面部贴合度。一项比较布料口罩和外科口罩在医务工作者中的使用研究显示,布料口罩组所有感染结局发生率最高,该组流感样疾病发病率更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潮湿、重复使用布料口罩和过滤不良,可导致感染风险增加。[344]

酒精类手消毒制剂

  • CDC 已发布一项关于含甲醇(可能被标记为含有乙醇)的酒精类消毒剂警告。出现相关症状和征象(例如头痛、视力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运动失调、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如果他们摄入了手消毒剂或频繁局部外用药物,应对甲醇中毒加以考虑。永久性失明和死亡病例已见诸报道。[345]

  • 频繁使用手部消毒剂可导致细菌耐药。曾有意外食用的报道,尤其是儿童。[346]

旅行相关性感染控制措施

  • 诸多国家已实施旅行相关性管控措施,包括完全封闭边界、施行部分旅行限制、出入境筛查和/或隔离旅客。总体而言,极低等到低等证据表明,旅行相关性管控措施可能有助于限制感染跨境传播。跨境旅行限制可能比出入境筛查更有效,并且与其他措施(例如隔离、观察)相结合,筛查可能更为有效。[347]

  • 出入境筛查:到过高危感染地区者可通过有关其旅行、患病者接触、感染症状,和/或体温测量的问卷进行筛查。低确定性证据表明,在旅行枢纽进行筛查可能会稍微减缓感染病例输入;但是,证据基础来自两个数学模型研究,从而受到其假设性限制。有证据表明,对于看似明显健康者进行一次性筛查,40% 至 100% 被感染者可能会遭遇漏诊,但该结论的确定性为极低至中等。在患病率极低的环境中,尽管总体准确性较低,但对症状或体温进行筛查,可能会产生极少的假阴性,和较多真阴性。反复进行筛查最终可导致更多病例被发现,并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带来的影响。[348]

  • 隔离:强制隔离主要针对有近期暴露潜在风险,易于区分的人群。尽管证据有限,但一项 Cochrane 评价发现隔离检疫对减少感染人数和死亡例数十分重要,尤其当较早开始启动,以及与其他防控措施结合使用时。但是,当前证据有限,因为大多数研究基于对于重要模型参数进行假设推拟的数学建模。[349] 强制检疫可能带来长期的社会心理影响。[350][351]

  • 到达英国的旅行者须自我隔离 14 天,除非其来自豁免国家。 Public Health England: coronavirus (COVID-19) – how to self-isolate when you travel to the UK Opens in new window

社交疏离

  • 许多国家已实施强制性社交疏离举措,以减少和延缓传播(例如封锁城市、下达居家令、执行宵禁、关闭非必要商业场所、禁止集会、关闭学校和大学、旅行限制和禁令、远程工作、对暴露人群进行隔离检疫等)。

  • 尽管 COVID-19 社交疏离证据有限,但仍在不断涌现,并且现有最佳证据似乎支持社交疏离措施,以减少播散和延缓传播。此类措施的时机和持续时间,似乎较为关键。[352][353]

  •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社交疏离措施(受感染个体隔离和家庭隔离检疫、学校停课和工作场所疏离)可显著减少模拟模型中的感染数量。[354]

  • 其危害亦应加以考虑。公共卫生政策主要依靠模型,而此类模型常忽略潜在危害,包括因经济损害、负向健康效应以及对脆弱人群的影响,而导致的过量死亡和不平等。[355] 基于社区的大规模隔离所带来负面后果包括心理困扰、粮食危机、经济挑战、医疗可及性减少、不平等沟通加剧、以次充好的教育,以及基于性别的暴力。[356]

屏蔽保护极端易感人群

  • 屏蔽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易感人群(包括儿童)的措施,由于其基础疾病,他们极有可能遭受 COVID-19 重症侵袭。屏蔽保护包括最大程度减少极端易感者与他人之间的所有互动,以保护其免于接触病毒。

  • 极端易感群体包括:[357]

    •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罹患特定肿瘤者

    • 罹患严重呼吸道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重度哮喘或重度 COPD)者

    • 罹患罕见疾病,从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者(例如镰状细胞性贫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足以增加感染风险者

    • 罹患严重心脏疾患(先天性或获得性)女性

    • 根据临床判断和对其需求的评估,亦被归类为临床极度脆弱者。

  • 英国政府对本地所有 COVID 警示层级的临床极度易感人群提供了一般性建议,并根据本地 COVID 警示层级(中、高、非常高)提供了进一步针对性建议。[357] 具体建议参考当前指南(各国建议可能有所不同)。

  • 针对儿童和年轻成人的屏蔽保护建议已可获取。对于临床极度脆弱的儿童和年轻人进行屏蔽保护目前在英国并未受到推荐。具体建议参考当前指南(各国建议可能有所不同)。

疫苗

  • 若干候选疫苗目前已通过临床实验获批进行人体实验,包括 mRNA 和 DNA 平台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刺突糖蛋白纳米颗粒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358]

  • 俄罗斯在 8 月初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疫苗使用的国家。[359] 但是,到目前为止,仅公布了 1/2 期结果(76 名参与者)。[360]

  • 既往冠状病毒疫苗试验将细胞免疫病理学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视为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SARS-CoV-2 的 ADE 由于先前暴露于其他冠状病毒(例如引起普通感冒的那些)而受到关注。[361][362]

  • 来自动物和人体研究的初步结果现已公布,但科学家呼吁对此结果保持谨慎。[363] 亦存在担忧,当前 3 期临床试验可能无法产生严重结局(例如收治入院、给予危重症诊疗或死亡)减少的预期效果,或得出疫苗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的结论–这在疫苗效能评估试验研究中,是两个关键性主要终点。[364]

  • Ad5-nCoV:表达 SARS-CoV-2 穗状糖蛋白的重组 5 型腺病毒(adenovirus type-5, Ad5)载体疫苗。来自一项中国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剂量递增的 1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报告,该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导多数受试者体液应答(免疫接种后 28 日达到峰值)和 T 细胞应答(免疫接种后 14 日达到峰值)。受试者健康,且无基础疾病。在接种疫苗后最初 7 日内,83%(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和 75%(高剂量组)的受试者报告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报告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发热、乏力、头痛和肌痛。接种后 28 日内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65] 在对约 500 名健康成人(男性占 50%,平均年龄 39 岁)进行的一项 2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发现,该疫苗单剂接种后(不论是 1x10¹¹ 病毒颗粒剂量亦或是 5x10¹⁰ 病毒颗粒剂量),大多数患者即可产生明显免疫反应。或第28天的5x10 15病毒颗粒剂量。与安慰剂组相比,Ad5-nCoV 组不良反应显著增多,1x10¹¹ 病毒颗粒剂量组中有 72% 受试者报道不良反应,而在 5x10¹⁰ 病毒颗粒剂量组中有 74% 受试者报道不良反应。[366]

  • AZD1222(之前称为 ChAdOx1 nCoV-19):一种携带 SARS-CoV-2 穗突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动物研究初步结果(未经同行评议)发现,单剂量可引起小鼠和恒河猴的体液和细胞应答。然而,尽管与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相比,接种动物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但未观察到经鼻病毒脱落减少。[367] 使用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作为对照的年轻健康志愿者 1/2 期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AZD1222 具有免疫原性。AZD1222 组中,局部和全身反应更为常见,接种疫苗后 28 天内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道。[368] 英国进行的这项 III 期试验于九月初被叫停了,因为一名参与疫苗试验的被试出现了原因不明的病症。[369] 新闻报道表明,该受试者出现了横贯性脊髓炎,这是几乎所有疫苗都有报道的一种严重不良事件。 经英国药物和医疗产品监管署(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MHRA)确认其安全性后,这项试验目前已于英国重开。该公司尚未揭示这一不良事件的性质。[370]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开始进行试验。

  • 灭活的 SARS-CoV-2 病毒(Sinovac®):包含更传统的化学灭活病毒。发现该疫苗可诱导小鼠、大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免疫力。当受到病毒攻击时,接种最高剂量疫苗的猴未发生感染,并且未在咽喉、肺或直肠中发现病毒。[371] 对两项进行中的 18 至 59 岁健康成人随机对照试验,和 96 名受试者 1 期试验及 224 名受试者 2 期试验所做期中分析提示,疫苗在 14 天内诱导了中和抗体应答。研究将疫苗与明矾佐剂进行了比较。注射后 7 天内所有参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最常见者为注射部位反应和发热。尽管疫苗引发了抗体反应,但尚不清楚其是否可以保护个体免遭 COVID-19 侵袭。[372]

  • mRNA-1273:一种新型疫苗,使用既往未获批用于人类的 mRNA 技术。该 mRNA 编码 SARS-CoV-2 全长融合前稳态刺突蛋白,包裹于脂质纳米颗粒中。1 期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给予疫苗两剂(25、100 或 250 μg)接种(两剂间隔 28 天)的 45 位健康成人(年龄 18-55 岁)首次给药后第 15 天前出现血清转化。第 2 次疫苗接种后,所有剂量组抗体水平达到恢复期血清最高四分位数。全身性不良事件在第 2 次疫苗接种后发生频率更高,25 μg 组受试者达 54%,100 μg 和250 μg 组受试者则为 100%。接受最高剂量(250 μg)的 14 名患者中,21% 受试者在第 2 剂之后出现了一次或多次严重不良事件。25 μg 组一名受试者第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相关一过性荨麻疹,而退出试验。该研究不包括存在基础疾病者。[373] mRNA-1273 疫苗已获得 FDA 授予的快速通道审批资格,III 期试验已启动。一项针对老年人的 I 期试验已完成。[374]

  • NVX-CoV2373:一种由全长三聚体 SARS-CoV-2 棘突糖蛋白和 Matrix-M1® 佐剂(基于从 石碱木提取出的皂苷)组成的重组 SARS-CoV-2 纳米颗粒疫苗。澳大利亚一项纳入了 131 名健康成人(18-59 岁)的 I/II 期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比起 COVID-19 恢复期血清,NVX-CoV2373 在 35 天时引发了更高水平的免疫应答。[375] 一项 III 期试验已启动。

  • BNT162b1/BNT162b2:一种脂质纳米颗粒配制,经核苷修饰的 mRNA 疫苗,可编码刺突糖蛋白 RBD。18 至 55 岁健康成人的 1/2 期研究已发表。两剂给药后 28 天,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检测出 RBD 结合免疫球蛋白 G 抗体和 SARS-CoV-2 中和抗体。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接受 10 μg 或 30 μg 剂量的受试者有 50% 报告不良反应,接受 100 μg 剂量的受试者有 58% 报告不良反应。[376] BNT162b1 和 BNT162b2 在年轻成人(18 至 55 岁)和高龄(65 至 85 岁)成人 1 期试验中的结果亦已发布。[377] BNT162b1 和 BNT162b2(其相关性候选疫苗)已获得 FDA 快速通道审批资格。BNT162b2 的全球 2/3 期试验已启动,并已获得批准,可招募 12 岁以下儿童。

  • JNJ-78436735(既往称为 Ad26.COV2.S):一种单价疫苗,由重组、无复制能力的 26 型腺病毒(Ad26)载体构成,构建为 SARS-CoV-2 刺突蛋白编码。该疫苗目前正在进行 3 期试验。由于未予披露的严重不良事件,该试验予以暂停,但目前已恢复进行。[378]

  • 其他候选疫苗的结果正逐步获取;但是,对于所有候选疫苗的详细讨论均超出本专题范围。

  • FDA 已对疫苗开发者颁布指南,要求其证明候选疫苗主要疗效终点的点估计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至少达到 50%,且统计学成功标准应为围绕主要疗效终点的适当 α-调整可信区间下限点估计 >30%。[379]

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

  • 除非是进行临床试验,否则对于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无建议用药。[3] 更多信息,请参阅新兴治疗章节。

免疫护照

  • 某些政府正在讨论或实施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对 COVID-19 感染和康复者进行认证(有时被称为“免疫护照”)。拥有该护照将使人们享有更多便利(例如工作、教育、旅行)。但是,WHO 并不支持此类认证,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已从感染康复且具备抗体者将受到防止再感染的保护。[380] 其他潜在问题包括公众对此类措施缺乏支持、潜在的群体歧视、检测错误(包括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出现交叉反应)、检测可及性、欺诈、法律和道德异议以及为获认证故意感染。[381]

戒烟

  • 曾经或当前吸烟者罹患重症风险几乎增加一倍,应鼓励戒烟。[382] WHO 建议,鉴于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有关的公认危害,烟草使用者应停止使用烟草。[268] 英格兰公共卫生部亦建议停止吸烟。 Public Health England: COVID-19 – advice for smokers and vapers Opens in new window

二级预防

尽早识别新发病例是预防传播的基石。立即隔离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并根据当地规程,实施推荐的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始终采用标准预防手段,以及在患者有症状时采用接触、飞沫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330] COVID-19 为应上报疾病;向当地卫生部门上报所有疑似或确诊病例。

感染防控措施的详细指导意见可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容使用需遵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