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

马尔堡病毒和 Ravn 病毒属于纤丝病毒科(马尔堡病毒属;目:单分子负链 RNA 病毒目)。这些病毒具有长度存在差异的细长丝状 RNA 结构。

最初认为马尔堡病毒属是从蝙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受感染动物中获得的,但也可以通过人际间传播进行扩散。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患者的体液进行传播。患者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 5-10 天,但一些估计的潜伏期范围为 2-26 天。[12][13][14]

血液中病毒水平在病程中增加,并且患者在疾病晚期“湿性”阶段(即腹泻、呕吐和出血期)时传染性最强。大量病毒可见于皮肤,由于汗液也可能含有病毒,触摸感染患者可能导致疾病传播。送葬者与死者直接接触的葬俗与病毒传播有关。

在感染恢复后 7 周,仍可在患者精液中检出病毒,这可能是因为睾丸组织是免疫豁免部位。[2]​ 这意味着在感染痊愈以后,性传播风险可能存在很长时间。[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马尔堡病毒病毒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CDC 公共卫生影像图书馆 (PHIL) [Citation ends].com.bmj.content.model.Caption@4030f90b

病理生理学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库普弗细胞 和树突状细胞都是纤丝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细胞。据推测,马尔堡病毒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麻痹”导致病毒在体内进行全身性复制。在器官层面,肝和淋巴组织是主要的病毒靶点,病毒感染导致淋巴组织有害改变和淋巴细胞耗竭。该病毒的其他靶点包括网状内皮系统、肾上腺和胰岛、成纤维样细胞和肝细胞。肝实质坏死是一种常见的表现,由于多种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因此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严重病例中,观察到全身性病毒复制可能诱发多器官衰竭。肾上腺皮质坏死可能导致或促进低血压、低血容量和休克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在疾病晚期,并导致脑病的发生。[13]

分类

病毒分类学

该病毒属于纤丝病毒科(马尔堡病毒属)。迄今已分离到 2 株马尔堡病毒属病毒,即马尔堡病毒 (Marburg virus, MARV) 和 Ravn 病毒 (Ravn virus, RAVV),两者均可引起人类马尔堡病毒 (Marburg virus) 感染。

其他丝状病毒感染

丝状病毒科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属和马尔堡病毒属等。

内容使用需遵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