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

多数病例通常呈轻度和自限性,且多数患者可在 2 至 4 周内恢复,无需给予治疗。

  • 通常,超过 90% 的存活者无并发症,无论是否接种天花疫苗。在发生长期并发症的存活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毁损外貌的皮肤瘢痕(包括凹陷性瘢痕)和失明。[1]

  • 据报道,在 2022 年全球暴发中初始感染后 3-20周,多达 2/3 的患者出现持续性症状(例如肛门直肠或生殖器问题、疲劳、体能丧失、疼痛、瘢痕、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02]

  • 该急性感染性疾病会使机体在康复后产生免疫力。疾病复发较为少见,但具有这种可能性。2019 年,一名英国患者出院 6 周后出现了轻症复发。复发时间较短,与可检出的病毒血症不具相关性。[272]

  • 当皮损变为脓疱时,出现第二个发热期,其与患者一般情况恶化具有相关性。[166]

重度或有并发症的疾病以及死亡更常见于年幼儿童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 在 2022 年全球暴发之前多数报道的死亡发生于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例如控制不良的 HIV 感染者)。[1]

  • 在人类感染早期,100% 的死亡病例出现于 <10 岁的儿童。然而,2000 年至 2019 年期间,<10 岁的儿童仅占死亡例数的 37.5%。[4]

  • 在 2022 年全球暴发中,<18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例中无死亡报道。[30]

  • 致死性疾病患者血液中有较高的病毒载量、最高的皮损计数以及转氨酶升高。[1]

  • 与接种疫苗者相比,未接种疫苗者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更为常见(40% 对比 74%)。[166]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因病毒进化分支、地理位置和医疗设施可及性而异,疫情暴发期间易受病例确认偏倚的影响。

  • 据估计,分支 Ⅰ 病毒的历史 CFR 为 1%-10%,而分支 Ⅱa 病毒的 CFR 为 1.4%-3%。[1]​一项系统评价中,两个分支的估计汇总 CFR 为 8.7%(分支 Ⅰ 为 10.6%,分支 Ⅱa 为 3.6%)。[4]​2003 年美国暴发的疫情中,总体 CFR 为 0%。[44]​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关 Ⅰb 分支 CFR 的数据。

  • 分支 Ⅱb 病毒所致死亡病例罕见。与既往暴发相比,2022 年全球暴发的总死亡率有所下降。[14]​ 总体 CFR 为 0.2%(截止 2024 年 6 月 30 日)。[11] 暴发期间,全球死亡率约为 1.2/1000,在美国约为 1.3/1000。[303]​ 死亡原因包括多器官衰竭和脑炎。[304][305]​​​ 目前尚不清楚死亡是否与某些特定因素相关。但在美国,几乎所有死亡病例都是诊断时存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303][306]

已有疑似再感染病例的报道。

  • 有报道称,在从初始感染中恢复后 3-6 个月出现了明显的再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了不同的毒株。[307][308][309][310][311] 再感染(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临床特征和结局似乎没那么严重。[312]

  •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已发布了猴痘再感染的病例定义。[108][179]​请参阅“诊断标准”

  • 从感染中恢复后,需要对免疫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内容使用需遵循免责声明